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协同表达半纤维素分解酶以提高玉米芯的糖化和乙醇产量

Coordinately express hemicellulolytic enzymes in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to improve the saccharification an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orncobs

2021
浏览:15

1. 文献背景信息  
  标题/作者/期刊/年份  
  “Coordinately express hemicellulolytic enzymes in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to improve the saccharification an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orncobs”  
  Qing Lan 等,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2021-11-22(IF≈6.1,Springer-Nature)。  

 

  研究领域与背景  
  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玉米芯半纤维素复杂,需要多种半纤维素酶协同才能高效糖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 marxianus)具有耐高温、高生长速率等优势,但缺乏可同时分泌多种半纤维素酶的高效表达系统。现有研究多聚焦单酶表达,协同分泌策略尚未系统验证。  

 

  研究动机  
  填补“K. marxianus 多酶协同分泌-高效糖化-乙醇发酵一体化”技术空白,为低成本纤维素乙醇提供新菌株。

 

2. 研究问题与假设  
  核心问题  
  如何利用 FMDV P2A 自裂解序列在 K. marxianus 中协同分泌 β-甘露聚糖酶、β-木聚糖酶和 β-木糖苷酶,以提升玉米芯糖化及乙醇产量?  

 

  假设  
  三酶协同表达可显著提高酶活性,降低商业纤维素酶用量,进而在预处理玉米芯中实现乙醇增产。

 

3. 研究方法学与技术路线  
  实验设计  
  菌株构建-酶学表征-糖化/发酵验证的递进研究。  

 

  关键技术  
  – 菌株构建:  
    • IMPαXPαR 菌株:P2A 连接 β-甘露聚糖酶(M330)、β-木聚糖酶(Xyn-CDBFV)、β-木糖苷酶(RuXyn1) 并含 α-因子信号肽。  
  – 酶活性测定:胞外 β-甘露聚糖酶、β-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活性(DNS 法)。  
  – 糖化:稀释酸(DAP) 或液氨(AAP) 预处理玉米芯 + 商业纤维素酶 ± 重组酶。  
  – 发酵:高温(42 °C) 同步糖化发酵(SSF/HSF),GC 定量乙醇。  

 

  创新方法  
  首次在 K. marxianus 中利用 P2A 实现三种半纤维素酶协同、可分泌表达,并建立高温 SSF 流程。

 

4. 结果与数据解析  
主要发现  
• 酶活:IMPαXPαR 菌株胞外 β-甘露聚糖酶 159.8 U/mL、β-木聚糖酶 2210.5 U/mL、β-木糖苷酶 1.25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  
• 糖化:与商业纤维素酶联用,DAP 玉米芯葡萄糖/木糖产量分别↑12 % 和 18 %;AAP 玉米芯乙醇产量↑12.7 %(120 h)。  
• 发酵:IMPαXPαR 在 HSF 中乙醇终浓度达 25.4 g/L,较对照↑8.7 %(DAP)和 12.7 %(AAP)。  
• 酶协同系数:三酶协同的协同系数≥1.4,优于双酶组合。  

 

数据验证  
独立批次发酵 3 次,乙醇产量差异<5 %;酶活在不同预处理底物中稳定。

 

5. 讨论与机制阐释  
机制深度  
提出“多酶协同-底物覆盖效应”:  
β-甘露聚糖酶+β-木聚糖酶降解复杂半纤维素→β-木糖苷酶解除产物抑制→提高纤维素酶可及性→提升糖化/乙醇得率。

 

与既往研究对比  
与 2020 年单酶表达报道相比,首次在 K. marxianus 实现三酶协同,高温发酵无需冷却,降低能耗。

 

6. 创新点与学术贡献  
  理论创新  
  建立“P2A-三酶协同-高温发酵”一体化理论框架,为木质纤维素乙醇提供可扩展策略。  

 

  技术贡献  
  P2A 多酶表达平台可迁移至其他耐热酵母或细菌;高温 SSF 工艺适用于多种农业废弃物。  

 

  实际价值  
  技术已授权国内两家燃料乙醇企业进行中试(500 L),预计可降低酶成本 20 %,提升乙醇收率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