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环节,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引入AI风险与好奇心议题,整合西方“好奇”(自愿原则)和中国“责任”(自觉原则)传统,呼吁在现代语境实践“好学”,平衡好奇与责任,推动中外文明互鉴;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科研主任索菲·阿查德探讨了图论在AI中的应用及其如何帮助提取隐藏的偏见与不公;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智能哲学研究所主任孙伟平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智能治理的伦理政治风险”,指出资本驱动的智能治理掩盖了数字民主的新形式;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让-米歇尔·怀尔提出“AI伦理的哲学议程”,聚焦AI伦理与治理的伦理维度,阐述哲学提案的核心元素,即“全球性假设”,强调全球性的中心作用,澄清哲学在内容理解与解决路径中的作用。
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8位专家围绕“中法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进行对话。他们一致认为,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AI治理框架和规则是未来合作的方向。
在7月27日的论坛上,11位中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AI伦理和治理的多维度议题,包括语义学视角、后果主义威胁、智能治理风险、社会机器人责任、算法价值敏感性、数字认同以及科学智能的默会知识等。
1、本文转载旨在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2、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若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行承担包括版权在内的相关法律责任。
3、如作者不希望本文被转载,或需洽谈转载稿费等事宜,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4、此外,如需投稿,也可通过邮箱info@biocloudy.com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