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对东沙泥火山区同线采集的多道地震和海底地震仪(OBS)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了深部高分辨率反射剖面和高精度速度模型。结果显示,泥火山下方中生界内发育多个由油气等流体充注形成的泥底辟构造,深地壳内存在由新生代晚期岩浆底侵和侵入形成的高速体,岩浆向上侵入至约9 km深度。
根据海底泥火山活动与深部岩浆活动的时空一致性,研究团队推测东沙海区的泥火山喷发是由深部岩浆加热驱动。深部岩浆底侵和侵入首先导致地表隆升和断裂形成;其加热作用同时加速了烃源岩内有机质的热演化,促进油气生成并显著增加地层压力,进而导致地层底辟;随着泥底辟不断发育和超压形成,底辟内流体沿上覆断裂向上运移,最终在海底喷溢形成泥火山。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彦林表示,该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海底泥火山喷发驱动机制的认识,还将为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5.107523
1、本文转载旨在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2、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若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行承担包括版权在内的相关法律责任。
3、如作者不希望本文被转载,或需洽谈转载稿费等事宜,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4、此外,如需投稿,也可通过邮箱info@biocloudy.com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