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史上或有“隐藏”的基因融合篇章
在探索人类起源的深邃迷宫中,科学家一直追寻着那条引领我们走向现代文明的线索。长久以来,我们以为自己是单一祖先血脉的延续,但最新研究却揭示了一段“隐藏”着的、更为波澜壮阔的进化篇章。想象一下,大约150万年前,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族种群。他们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在时间的洪流中独立演进。一个种群,占
《柳叶刀》:减少相关风险,60%肝癌可预防
“肝癌已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健康威胁。肝癌是治疗难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水平仅在5%至30%左右。若不采取紧急干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未来25年内的肝癌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或将翻倍。”《柳叶刀》肝癌委员会重大报告联合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教授告诉《医学科学报》。肝癌已成为全球死亡与致残的主要
张树利:人脑神经元数量有许多办法能“数得清”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刘文杰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树利发出第九十二期手书回信。以求
每一篇科学家评传“都达到C刊论文的水平”
“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王大明、刘兵、李斌主编,大象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本报记者 李芸2017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仪式上,曾批评国内科学家传记存在情节杜撰的问题。他希望大家都知道“传记文学这种写法是错误的、要不得的”。“国内科学家传记做到严谨且通俗的确实不太多。”但在清华大学教授刘
科学家回信丨自然进化让人类成为“陆地特长生”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莫忠研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发出第一百零五期手书回信。以求索之
前列腺癌真的难以早发现吗?如何治疗?专家回应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8日,根据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拜登被确诊患有恶性前列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对此,不少网友在网上询问“前列腺癌真的很难发现吗”“前列腺癌转移了还能治疗吗”“如何做好前列腺癌筛查”等。5月19日,上海瑞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露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前列腺
器官可以人工“养”!看实验室里的医学新突破
在天津“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团队,正通过细胞培养和3D打印技术,让肝脏、心脏等器官在培养皿中“生长”,为人类健康探索新路径。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团队已经能“制造”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皮肤等五种生物人工器官。目前
科学家回信|季君晖:生物降解塑料的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齐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季君晖发出第一百零六期手书回信。以求索之
谭蔚泓院士:用“核酸适体”重塑精准医疗新模式
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生化分析和分子医学的教育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核酸适体活细胞筛选的概念,研制了特异性识别恶性肿瘤等病变细胞的分子探针和靶向药物,建立了多种基于功能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
人工智能+核酸适体“破解”人体更多奥秘
我们该如何高效获取生物医学大数据,全面表征生命活动的数字化特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深度解析大数据,揭示生理病理过程的内在机制?如何从复杂机制中获取规律性认知,建立生命活动的定量数学模型?7月11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用三个“如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