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知库
  • 首页
  • 生知快讯

    技术天地

    • 技术新突破
    • 技术应用实例
    • 技术发展方向

    行业速报

    • 行业新资讯
    • 上下游动态
    • 产业新趋势
  • 文献园地
    文献库
    期刊库
    文献重点解析
登录/注册
首页 > 行业速报
技术天地
行业速报

新研究改写出汗机制传统认知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界面期刊》的最新研究显示,汗液并非以人们熟知的水珠形式出现,而是以膜状从毛孔中缓缓上涌,并在皮肤表面汇聚成片。这一发现改写了人们对出汗机制的传统认知。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以往的研究多认为,汗液从毛孔中排出后会自然形成半球状的小水珠。新研究显示,真实情况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在系外行星K2-18b上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因为新的观测结果似乎没有发现此前研究暗示的生物分子的可探测证据。?今年4月,英国剑桥大学的Nikku Madhusudhan及同事称,距离地球约124光年、比地球大的岩石行星K2-18b的大气层中,存在二甲基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分子的迹象。在地球上,这些分子仅由生命体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科学》撤回15年前有争议的“砷基生命”论文

据《自然》报道,《科学》撤回了一篇15年前发表的存在争议的论文。该文称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毒元素砷茁壮成长。在撤稿声明中,《科学》主编Holden Thorp表示,当年批评者发表对该论文的撤稿要求时,之所以没有撤稿,是因为当时这篇论文的作者不存在故意欺诈或不当行为。但后来,《科学》撤回论文的标准范围扩大,如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研究首次发现高冠羚属,为牛科早期演化提供新思路

高冠羚亚科(HypsodontinaeKöhler,1987)是牛科动物的早期代表成员之一,主要包含高冠羚(Hypsodontus)、土耳其羊(Turcocerus)和库班羚(Kubanotragus)三属,中中新世时期广泛分布于东亚(中国和蒙古)、西亚(土耳其)、欧洲东部(北高加索和塞尔维亚)以及非洲等地;在中国,土耳其羊的化石记录最为丰富,库班羚次之,而作为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动物多样性可提升森林碳储量

7月29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繁盛的森林的碳储量是其他森林的四倍。该研究通过分析数千个森林样地数据,揭示了动物生物多样性与碳储量之间的潜在关联。卷尾猴等动物可促进热带森林的种子传播过程。图片来源:Carlos Grillo/Getty Images/iStockphoto?热带森林中拥有多样的种子传播动物,其碳蓄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细胞

7月28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只要看到生病的人,大脑就能激活一线免疫细胞,其反应与身体对实际感染的反应相似。这项研究不仅采用了脑部扫描和血液检测技术,还借助了一种不太常规的技术——游戏设备。参与研究的志愿者戴上虚拟现实头显,观看带有皮疹、咳嗽或其他疾病症状的虚拟人像,这样可以避免接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AI、大脑与创新药:专家谈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

·AI可能成为继人脑之后的“另一个原始创新的中心”。·大脑的高效与复杂性源自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千余种细胞类型,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连接与功能分布。AI算法还可以继续从大脑中汲取灵感。人工智能(AI)与生命科学正上演着一场科学史上的“双城记”。一方面,从基因序列到蛋白质结构,从细胞通讯到药物靶点,AI正以前所未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3

蛋白质核心区比此前认为的更稳定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和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的核心区域比此前认为的更稳定、更具容错性,颠覆了蛋白质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脆弱结构的认知。该成果有望显著提升蛋白质设计效率,加速新药、新酶等生物产品的开发进程。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10

研究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孙自法)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海洋深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体如何获得能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最新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这项揭秘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12

不顾作者反对,《科学》撤回吵了15年的论文

编译|田瑞颖一篇“吵”了15年的论文,近日被《科学》(Science)正式宣布撤回。该论文声称发现了一种能颠覆生命法则的微生物,能用剧毒物质砷来构建自己的DNA,完全取代了生命不可或缺的磷元素。一些科学家质疑称,该研究结果是作者实验材料受到污染所致。对于此次撤稿,论文作者表示反对,并坚持自己的研究发现,认为撤稿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14日 浏览: 13
上一页 1...891011 下一页
热点资讯
  • 1全能AI科学家助推更多“爱因斯坦”2025年8月14日
  • 2AI虚拟细胞开启生物研究新范式2025年8月14日
  • 3《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年度观察2025》发布2025年8月14日
  • 4水稻自噬关键蛋白通过非经典途径调控免疫反应2025年8月14日
  • 5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秆高效分解2025年8月14日
  • 6新研究揭示Foxn3对视网膜纤毛关键作用2025年8月14日
  • 7新型敷料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创面感染并促进愈合2025年8月14日
  • 8炸圈了!美国NIH放大招!停掉仅动物实验的研究资助,类器官要逆袭成顶流了?!2025年8月7日
  • 9前列腺癌真的难以早发现吗?如何治疗?专家回应2025年8月14日
  • 101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2025年8月14日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产品服务

  • 文献库
  • 期刊库
  • 生知快讯

帮助中心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知识产权

联系我们

  • info@biocloudy.com
公众号视频号

自媒体

百家号bilibili小红书知乎
沪ICP备2025130621号,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3900号 © 2025 上海生知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