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改变推动早期人类身体进化
随着早期人类走出茂密的非洲森林到达草原,对现成能量的需求促使他们对草本植物产生兴趣,特别是谷物和隐藏在地下的淀粉质植物组织。一项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科研人员领导的新研究表明,古人类在拥有咀嚼这些食物的理想牙齿前,就已经在吃这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了。相关研究成果7月31日发表于《科学》。研究人员称,该研究
mRNA技术带来艾滋病疫苗破局希望
全球约有4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疫苗。而在一项7月30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中,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使用mRNA技术的候选疫苗引发了针对HIV的强效免疫反应。HIV颗粒通过膜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Science Photo Library该试验是测试抗HIV mRNA疫苗
基因组大数据还原野猪横跨欧亚的百万年迁徙历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编辑技术创新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上。从中亚到华南,野猪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国农科院供图野
我国团队研发出新型可编程染色体编辑技术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不过,大片段DNA编辑一直面临重大挑战,对数千乃至数百万碱基的精准操纵更是基因编辑领域的核心难题,备受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消息说,该所高彩霞研究员团队最新研
蛋白质生成卡顿引发细胞老化
核糖体(中间)从mRNA生成蛋白质(红色)。深紫色链代表转移RNA,它们也参与蛋白质合成。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网站?科技日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张佳欣)德国莱布尼茨老龄研究所团队在一种名为鳉鱼的淡水鱼大脑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在制造某一类关键蛋白质时出现卡顿,从而引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膜形态变化调控机制获揭示
细胞内膜系统的动态重塑构成生命活动的关键平台。正是这些膜结构的弯曲、伸展、融合与分裂,才赋予细胞完成胞吞、胞吐、囊泡运输及细胞分裂等多样而精准的生物学过程的能力。然而,人们对这些形态变化背后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在植物细胞中,胞质分裂的顺利完成有赖于细胞板自中央向细胞周缘的逐步延伸。在分裂面
我国科学家破解人造细胞领域核苷酸从头合成难题
8月8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化工与化学学院教授、城乡水资源与水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韩晓军团队在人造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为自主人造细胞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核苷酸是RNA合成的必要成分,以简单的化合物从头合成核苷酸对生命活动来说至关重要。目
研究人员发现具备高度种属特异性的抗菌蛋白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傅暘在VI型分泌系统(T6SS)抗菌效应蛋白(下简称抗菌蛋白)介导微生物竞争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发现了具备高度种属特异性的 T6SS 抗菌蛋白 TseVs。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弧菌属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洋及河口三角洲环境,包括大量环境致病菌和高毒性致病
新研究为遗传性耳聋患者带来基因治疗新希望
中新网上海8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耳聋是最常见的感官障碍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新生儿耳聋的发生率约1‰-3‰,约60%的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记者11日获悉,中韩医学专家团队开展合作获得的研究成果为遗传性听力损失提供了潜在的精准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发
干细胞育出有完整血管网络的“迷你”肺
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具有完整血管网络的肺类器官。这些“迷你”肺与人类肺部的发育过程高度相似。这项发表于《细胞》杂志的最新成果,不仅揭开了人类早期发育的奥秘,也为构建肠道和结肠等其他血管化器官模型奠定了基础,更为疾病研究、药物测试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辛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