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核心区比此前认为的更稳定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和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的核心区域比此前认为的更稳定、更具容错性,颠覆了蛋白质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脆弱结构的认知。该成果有望显著提升蛋白质设计效率,加速新药、新酶等生物产品的开发进程。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
研究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孙自法)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海洋深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体如何获得能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最新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这项揭秘
不顾作者反对,《科学》撤回吵了15年的论文
编译|田瑞颖一篇“吵”了15年的论文,近日被《科学》(Science)正式宣布撤回。该论文声称发现了一种能颠覆生命法则的微生物,能用剧毒物质砷来构建自己的DNA,完全取代了生命不可或缺的磷元素。一些科学家质疑称,该研究结果是作者实验材料受到污染所致。对于此次撤稿,论文作者表示反对,并坚持自己的研究发现,认为撤稿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揭秘植物在恶劣环境的“自救策略”
当植物面对干旱、缺“营养”的恶劣环境时,它们如何自救?12日,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储成才教授、胡斌教授科研团队发现,植物中的NRT1.1B蛋白就像一个“智能开关”,能同时感知土壤中的氮营养状态和逆境信号,根据环境变化指挥植物做出最优选择。相关研究成果11日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细胞》。NRT1.1B-SPX4-NLP4模
1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
中新网上海8月12日电(记者陈静)复旦大学方面12日披露,由内地与港澳1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生命科学开放联盟(简称:联盟)在香港正式成立。联盟将依托复旦大学设立秘书处;将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设立香港代表处。联盟还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的叠加优势,打通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路径,探索内地与港